綜合信息
蓋世汽車訊 作為氫經濟中的關鍵電極材料,鉑降解嚴重縮短了電化學能量轉換裝置的壽命,如燃料電池等。據外媒報道,科學家首次闡明,鉑原子移動是導致催化劑表面降解的原因。

圖片來源:esrf官網
半個多世紀以來,鉑一直被認為是氧還原反應的最佳催化劑之一,這是燃料電池中發生的關鍵反應之一。然而,要在交通領域大規模應用氫技術,需要具有長期高活性和穩定性的催化劑,鉑很難滿足這些需求。
德國基爾大學(Kiel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與歐洲同步輻射光源(ESRF)、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和德國尤里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lich)合作,發現了鉑降解的原因和方式。基爾大學教授Olaf Magnussen表示:“我們得到了可以解釋其中奧妙的原子圖。”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研究團隊利用歐洲同步輻射光源(ESRF)的ID31光束線,從各個方面了解電解質溶液中鉑電極的特性。他們發現了原子在氧化過程中如何排列,及其在表面上的移動方式,氧化是導致鉑溶解的主要反應。這一發現打開了原子工程學的大門。研究人員Jakub Drnec稱,“在這些新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設想將納米顆粒的某些形狀和表面排列作為目標,以提升催化劑的穩定性。我們也可以找到原子的移動方式,通過在表面添加添加劑,抑制原子的不當移動。”
在與實際裝置類似的電化學條件下進行實驗,是將研究結果轉化為燃料電池技術的關鍵。“在氧化過程中,鉑的表面會迅速發生變化。只有通過新的、非常快速的表面結構表征技術,才能進行測量。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Timo Fuchs表示:“事實上,在ESRF共同開發的高能表面X射線衍射方法,是唯一能夠在真實環境中提供此類信息的技術。”
這項研究的成功在于結合了ESRF的X射線測量、尤里希研究中心的高靈敏度溶解測量以及高級計算機模擬。巴塞羅那大學負責模擬工作的Federico Calle-Vallejo說:“只有將不同表征技術和理論計算結合起來,才能提供鉑催化劑中納米級原子的全貌。”
該團隊將繼續進行實驗,進一步了解模擬催化劑顆粒邊緣和角落的模型面的降解機制。這些結果將提供鉑在反應條件下的穩定性圖像,幫助研究人員制定合理的策略,在未來設計出更加穩定的催化劑。
來源:蓋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