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近日,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發布一則消息,經過2500多公里日夜兼程,公司自主生產的液氫順利運抵廣州。
(圖片來自:鴻達興業官網)
一石激起千層浪,鴻達興業首車液氫異地運輸背后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極大關注。在當前液氫的民用運輸尚未放開的情況下,要實現長距離的液氫運輸,并非易事。
高工氫電從相關渠道了解到,鴻達興業這批液氫主要用于氫能領域的實驗和驗證,并非用于實際運營。
一直以來,我國的液氫主要應用于航天、軍事等尖端科技領域,尚未在民用市場打開局面。鴻達興業繼首條液氫生產線的投產之后,實現長距離液氫運輸,為我國液氫民用打開了一個窗口。
1、液氫的民用拓荒
液氫在維持氫氣極高純度方面,具有規模經濟、高效可控、不易污染、品質穩定等特點,因此在電子、化工、冶金等工業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空間。
氣態氫需經過降溫到-253℃而形成液態,密度70.8千克/立方,是氣氫的800倍,一噸液氫可以汽化成11111立方氫氣。而且在-253℃低溫下,除了氦、氖稀有氣體之外的所有氣體雜質都會凝固分離,因此液氫汽化可以獲得6N(99.9999%)及以上的超純氫。
“液氫要實現民用推廣還有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液氫制造企業的努力和國家政策的支持缺一不可。”一位資深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的液氫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情況與歐美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已經有數十座液氫工廠,總液氫產能480噸/天,其中北美占了全球液氫產能總量的85%以上。美國本土已有15座以上的液氫工廠,液氫產能達326噸/天以上,居于全球首位。
中國在用的液氫工廠僅有海南文昌、北京101所和西昌基地等寥寥數個,均服務航天火箭發射,總產只能滿足航空航天的需求,民用液氫市場在鴻達興業工廠投產后局面才有所改觀。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氫能的氯堿化工龍頭企業,鴻達興業近年來持續加碼氫能產業布局,通過開展氯堿制氫、投資建設內蒙古第一座加氫站、開展稀土儲氫裝備制造等一系列舉措不斷加碼國內氫能產業。今年4月,鴻達興業投資興建的我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在內蒙古烏海市順利產出液氫,填補了我國民用液氫制造空白,為液氫商用化打通“高速路”。
但-253℃對液氫制備、液氫儲存、液氫運輸等各個環節也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尤其是儲運方面一直是制約氫能大規模應用的瓶頸。
對于鴻達興業來說,在政策尚未明朗的局勢下,實現液氫的長距離運輸也是給行業傳達出液氫民用產業化的信心。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此次液氫從內蒙古運至廣東,標志著鴻達興業液氫正式落地,并將迎來規模化的市場應用新階段,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國液氫民用化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為加快我國液氫產業的發展,國家開始從頂層設計上著手起草相關的標準和規劃,鼓勵民用液氫產業的成長。
從2017年開始,全國氫能標委會組織國內涉及液氫生產運營和液氫裝備研究、制造企業,高等院校編寫制定了《液氫生產系統技術規范》、《液氫貯存和運輸安全技術要求》、《氫能汽車用燃料液氫》三項國家標準。
2019年10月,三項液氫國家標準審查通過,截止目前尚未正式發布。
“目前鴻達興業液氫項目尚在生產中,要達到滿足市場化的應用還需要經過全面的驗證。”上述資深人士表示,這次運氫事件對于行業來說,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我國的液氫產業要發展起來還需要打通政策方面的層層關卡。
液氫要實現民用推廣還有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液氫制造企業的努力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而目前的尷尬之處在于,氫氣作為危化品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行業要向前發展,相關的法規和政策也需要同步向前。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實現氫燃料電池車市場化運營,需要建立高效的儲運體系,進一步推進液氫在儲運及加氫站的應用。”上述資深人士表示,現階段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液氫的行業標準體系。
來源:高工氫電網
- 上一個:大陸集團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心落戶常熟
- 下一個:旭陽集團成功進入氫能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