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編者按
年產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研發基地落戶飛揚智能制造小鎮;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金舉辦;制定相關政策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市在氫能產業布局上頻頻發力。
前不久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狠抓首位戰略,大力實施人才科技攻堅行動,抓好創新生態和人才招引,著力補上人才科技短板。人才、科技,個個切中氫能產業軟肋和要害。氫能產業要騰飛,離不開人才、科技強壯的“雙翼”。
“我市將以推動氫能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為主線,聚焦氫燃料電池及整車產業,培育和招引氫能產業龍頭項目和人才,全方位打造金華氫能人才庫,支持氫能終端產品推廣應用,搶抓機遇建好‘金華氫谷’。”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我市正在加快制定加快氫能產業發展的相關實施意見,努力打造引領全省的氫能產業示范基地,長三角氫能產業重要節點城市和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城市。
氫能產業被“高看一眼”不無理由。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當前,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還面臨不少亟需突破的短板。各地要建立起一定規模的氫源供應、儲運體系,形成從研發、量產、應用到維保的氫燃料電池完整產業鏈,也都需要假以時日。
換言之,誰能在氫能的生產、技術和人才等方面提前謀劃,下好“先手棋”,誰就能在這片極具想象空間的藍海搶占先機。
長期以來,我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在全國具有先發領跑優勢,洞察行業新技術新趨勢,豈能坐失氫能產業發展大好機遇?推動氫能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和成長,既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需要,也是培育經濟新引擎的需要。
產業基礎 先發優勢全國領跑
相關資料顯示,氫具有燃燒熱值高的特點,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氫燃燒的產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由于資源豐富,可長期持續發展。
不少專家認為,氫能最有可能成為21世紀世界能源舞臺上舉足輕重的能源。氫的制取、儲存、運輸、應用技術,也將成為21世紀備受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我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度重視清潔能源的發展,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培育形成以燃料電池為龍頭的氫能產業鏈,為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人類能源愿景作出努力。
氫燃料汽車電池是目前氫能源利用最廣泛、最成熟的領域之一。早在2013年,我市就已入圍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在這方面無疑具備先發優勢。
全市新能源汽車及配件行業產業規模大,擁有規上企業163家,年產值超300億元。其中,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直接相關的企業就達14家,做大做強的愿望迫切。不僅產業規模大,更有科技賦能加持。全市共有國家級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省級企業研究院9家。
從新能源汽車小鎮到飛揚智能制造小鎮,以金華市區為核心,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及關聯產品配套的產業鏈日趨成熟。產業鏈涵蓋壓縮機、循環泵、驅動電機、雙極板、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發動機傳感器、變速箱、輪轂、剎車泵、儲氫制氫等領域,為建設氫能產業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鏈的上游,我市氫氣來源穩定,質優價廉。浙江鳳登環保有限公司利用固廢生產副產氫,純度高、氣源足,制氫成本已控制在每公斤20元左右。未來將規劃蘭溪制氫項目,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谷電制氫、天然氣制氫協同組合的制氫供氫廠,逐步構建區外供氫和區內制氫相結合的低碳低成本氫源供給體系。
為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我市將以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動力系統集成等核心裝備制造為重點,圍繞上下游產業鏈,力爭引進和培育一批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氫能龍頭企業;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攻關,實現相關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和整車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并實現產業化應用。
市發改委透露,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核心部件,以及燃料電池汽車、分布式能源等產業集群,全市氫能產業體系不斷完善,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作為氫能產業的本地應用支撐,未來數年我市將全力推進公交車、物流車示范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在2023年底達到720輛,2025年達到1000輛,到2030年突破3000輛,建成加氫站25座以上,初步形成技術、產業、應用互動融合,人才、制度、環境相互支撐的氫能產業生態圈,成為全國氫能產業示范區。
市場應用 公交物流舞臺廣闊
可持續飛行1.5小時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氫動力零排放的氫燃料中型客車……在畔星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一系列新型的氫電池產品,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經理秦子威說,畔星科技重點開發體積小、能效高、功率密度大的高性能燃料電池系統,已取得了不少轉化新成果,客車電機峰值功率可達200千瓦,氫能源釋放出了強勁的動能。
事實上,我市氫能源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新能源公交車便是重點領域之一。全市共有營運公交車5000多輛,年均更新淘汰的公交車約500輛。武義縣、婺城區已簽訂燃料電池汽車項目協議,計劃先期示范運行4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旅行車。
金華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省內三個分會場之一。按照“綠色亞運”的要求,亞運會期間駛入金華市區的所有公交車輛都必須是零污染、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車輛更新給氫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帶來較大空間。
金華城市群形態也有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使用。都市圈內城際客運線路需求量大、線路多、站點多,目前營運的金華至義烏BRT3號線、金華至蘭溪公交快線等,是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最好例證。
氫能源汽車應用的另一重點領域便是長途物流車。有數據顯示,注冊在我市的物流車輛約1.2萬輛,其中8噸以上物流車輛8450輛;注冊外地長期在金華從事物流的車輛達2.5萬輛。
2020年7月,氫途科技年產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項目在飛揚智能制造小鎮奠基。該項目總投資超5億元,規劃有燃料電池發動機自動化組裝線、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生產線、燃料電池發動機與零部件檢測中心以及研發中心等。
“選擇在金華建設新的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基地,是基于對未來市場的樂觀判斷,也是考慮到金華發展氫能優越的區位優勢。”金華氫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鴻波表示。
我市是全國63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之一,擁有全球最大的義烏小商品集散中心。全市快遞業務量占全國比重達10.8%,居全國第一,日均有2469萬件快遞從浙中發往全國各地。在省內,網絡零售長期穩居全省第二、跨境電商穩居全省第一,對物流車輛有著巨大的需求。
同時,我市還是義甬舟開放大通道重要節點城市,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僅甬金高速每天來往的物流車輛就穩定在5000輛左右,具備打造燃料物流車示范線條件。再加上長三角有豐富便宜的氫氣,給燃料電池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供應。
未來,在公共交通、物流配送、渣土運輸、園林環保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的基礎上,我市還將鼓勵支持氫燃料電池技術向觀光車、自行車、電動車、無人機、船舶等領域拓展,推動氫能產業進軍廣闊的舞臺。
人才技術 加強招引補齊短板
在氫能這個新產業賽場上,各種新技術開發應用的潛力和空間非常廣闊。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是當前各路投資者角力的主要賽道。落戶我市的氫途科技正是這條賽道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為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確保氫能產業跑在前列,我市提出的思路是,依托完善的裝備制造業基礎配套,聚焦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建設,開展催化劑、膜電極、雙極板等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和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研發與生產,打造全國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配套基地,率先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搶占國內市場高地。
研發創新的主體是氫能企業。為加大氫能產業創新力度,我市確立了培育行業領軍企業、招引行業龍頭項目、培育發展配套企業三條路徑。
對現有氫能產業企業,引導它們立足自身優勢,加快創新發展,加大氫能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及核心零部件、氫氣制造及儲存設備的研發生產,培育一批擁有技術專利、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行業創新型優勢企業。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狠抓招商引資,大力實施招大引強攻堅行動,著力補上大企業大項目短板。針對氫能產業鏈的一些關鍵環節,我市將加強產業對接,積極引進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氫能產業項目,實現借力發展。
圍繞氫能產業市場需求,著力打造一批研發水平高、制造水平高、產品質量高的“三高”企業,培育一批氫能產業裝備配套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形成產業鏈示范和龍頭企業。
人才方面,一方面依托省內、市內高校培養本土化的“高精專”技術人才,同時通過揭榜掛帥等活動,向全球招引人才團隊,為氫能項目引進、前沿技術轉化、氫能技術教育等提供長效的智力支撐,全方位打造金華氫能人才庫。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在加緊謀劃一批高能級的氫能產業平臺,包括建設氫能與燃料電池工程創新研究院、氫能產業園、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等。
研究院重點開展燃料電池電堆、雙極板、膜電極、催化劑、高速精密電機及驅動控制器、材料及表面工藝等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部件的技術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部件的產業鏈。
產業園圍繞氫能基礎設施,氫燃料電池及核心部件、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設計與制造、氫能檢測等四大核心領域,打造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配套基地、高性能氫燃料電池及系統總成研發生產基地和華東重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制造基地。
創新基地重點對氫源、加氫站、氫儲運、氫燃料電池應用及其安全運營、監管等開展標準研究制定,構建完整的氫能技術標準體系,以高標準提升氫能技術水平,引領我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金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