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資委消息,經國務院批準,組建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資委管理企業名單。2021年12月23日上午10:08,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在江西省贛州市掛牌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是由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為實現稀土資源優勢互補、稀土產業發展協同、引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兩家稀土科技研發型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組建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組建后的中國稀土集團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股權多元化中央企業,股權結構為:國務院國資委持有31.21%,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股份有限公司和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20.33%,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3.90%。中鋁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敖宏擔任中國稀土集團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五礦稀土董事長、董事劉雷云出任中國稀土集團總經理。中國稀土集團成立后,將聚焦稀土的科技研發、勘探開發、分離冶煉、精深加工、下游應用、成套裝備、產業孵化、技術咨詢服務、進出口及貿易業務,致力打造一流的稀土企業集團。中國稀土集團的組建,是中鋁集團、中國五礦集團和贛州稀土集團立足企業自身發展需要、適應行業發展規律進行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江西贛州素有“稀土王國”“世界鎢都”的稱號,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鎢都產自這里,并已形成從地質勘探、礦山采選、冶煉加工、產品應用到檢測檢驗、研發設計的完整產業鏈。
根據工信部發放的指標中,五礦稀土、南方稀土和中國稀有稀土三家企業在2021年度共擁有輕稀土開采量4.85萬噸,占年度總量的32.58%;中重型稀土開采量1.3萬噸,占年度總量的67.94%;冶煉分離量為5.78萬噸,占年度總量的35.68%。
由此可見,上述三家公司資產整合之后,其在輕型稀土和稀土冶煉分離方面將占據全國份額約三成左右,中重型稀土占比接近七成,處于絕對優勢。
據了解,稀土在風力發電機、儲氫、燃料電池、充電電池和電動汽車等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目前較成熟的儲氫方式主要有三種: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和以儲氫材料為介質的固態儲氫。目前國內運用的主要儲氫方式為固態儲氫,即通過物理或者化學吸附的方式將氫氣存儲于固態儲氫材料介質中。這種新型儲氫技術因具有體積儲氫密度高、儲運方便、安全性能好、成本更低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儲氫方式。但這種儲氫方式的發展和應用需要依賴儲氫材料的開發和利用。稀土在氫能產業鏈的應用有稀土合金,稀土鎂基金屬氫化物在大規模非移動式儲氫領域的應用。稀土儲氫材料主要以鎳、鑭鈰金屬為原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原料是稀土金屬。主要用于制作鎳氫電池的負極材料,可在較低溫度下可吸放氫氣,已成為氫能實現產業化過程中一項核心的技術,也是碳中和綠色能源領域的戰略材料。工信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1年版)》(征求意見稿)新增了AB型稀土儲氫合金內容:(1)AB5型稀土儲氫合金:用于固態儲氫裝置,常溫下可逆容量>1.5 wt%,循環1400周次,容量保持率大于80%;(2)A2B7型儲氫合金:用于鎳氫電池,儲氫初始容量>390mAh/g(室溫0.2C充/放1~5周),循環300次容量保持率為92%以上(室溫1C充/放,120%過充,100%DOD),溫區寬度-40~80℃(極限溫度容量保持率大于50%);用于固態儲氫裝置,最大儲氫容量>1.8wt%,循環100周后儲氫容量保持率為99%。
20世紀60年代末,荷蘭飛利浦公司發現LaNi5等金屬間化合物的儲氫性能。自此,世界各國開始研究和開發儲氫材料。有數據顯示,全球稀土儲氫材料95%由中國和日本供應,中國儲氫合金產量超過全球總產量的70%。而中國的稀土主要產地集中在內蒙古、新疆等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2021-2025)明確提出,到2025年,內蒙古稀土產業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在儲氫材料,發展混合動力車用高容量、寬溫型、低自放電、低成本、長壽命儲氫材料及器件,加快高容量鑭釔鎳系儲氫合金產業化進程,開發與新型燃料電池汽車相配套的固態氫源儲氫材料及電池組件,推進1000噸儲氫合金粉中試、500噸高容量鎳系儲氫合金中試、500噸儲氫材料等項目建設。據了解,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有8家稀土儲氫產業企業,其中稀土儲氫材料企業4家,包括稀奧科、三德電池、中科軒達、鑫普新材料;稀土儲氫應用企業4家,包括昊明新電源、稀奧科電池、長榮電池等鎳氫電池企業,已初步形成稀土儲氫材料及下游稀土鎳氫電池產業鏈。稀土儲氫材料設計產能達到1萬噸,2020年產量2438噸,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比重30%以上。由北方稀土旗下包鋼集團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開發的新一代高容量La-Y-Ni系儲氫合金材料放電容量達到每克380毫安時以上,打破了國際上La-Y-Ni系儲氫合金材料在堆垛晶型結構的專利壟斷,實現國內自主生產,已建成年產300噸儲氫合金材料的工業性試驗生產線。另外,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孵化的企業,中科軒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連續穩定的生產工藝和產品控制體系,產線年產能為200噸。中科軒達曾表示,稀土系儲氫材料是目前生產工藝最成熟、產業規模最大的固態儲氫材料,稀土儲氫材料可作為氫能實現產業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