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一季度臨近收官,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支撐,3月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快馬加鞭趕進度,一批重點領域項目密集開工。其中,氫能、特高壓項目成為亮點。
公開資料顯示,多個大型能源企業及上市公司在今年入局或繼續加碼氫能賽道,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核心零部件、電解水制氫等領域成為布局重點。
重大項目建設加速發力,為今年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等相繼出爐,再次提振儲能行業需求和產業發展。業內指出,儲能市場快速增長,或將帶來一個新的萬億市場投資機遇。
重大項目開工發力穩投資
3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總投資109億元的福州—廈門、駐馬店—武漢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同時開工。這兩項工程采用我國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具有輸電容量大、距離遠、損耗低、占地省的突出優勢,在本質安全可靠、核心技術裝備全自主可控、智能化機械化施工與綠色建造方面邁上了新臺階。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地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基建投資開足馬力,全力沖刺一季度經濟“開門紅”。
3月15日,山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22年春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2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455億元,年度投資約155億元。3月17日,總投資147.73億元的浙江泰順、江西奉新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這是國家電網公司今年首批開工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基建發力穩增長的必要性上升。
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靠前發力,在重大項目牽引下,今年以來,我國基建投資加快回暖,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1%,加快7.7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2.5%,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8.2%。
同時,投資項目的快速增加,也有力支持了投資的增長。據統計,今年前兩月投資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增長1.1倍,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62.8%。
氫能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3月以來,我國多地陸續開工一批新能源重大項目,標志著以氫能為主要代表的綠色能源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也為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轉型、保護能源安全、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和構建能源發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產業支撐。
同時,近期多個規劃和方案的出爐,也為“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圈定了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近期出臺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也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細化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隨著實施方案的落地,將再次提振儲能行業需求和產業發展。財通證券(601108)研報預計,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有望達到150GW,根據2小時配置時間測算,全面市場化儲能空間將會超過1.2萬億元。
此外,3月23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出爐,這也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規劃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圍繞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從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支撐平臺、專業人才隊伍、國際合作機遇等四個方面對氫能產業鏈創新能力建設進行部署。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北京、天津、浙江等省市已規劃超過30個2022年擬新開工氫能產業項目,其中43%為氫能產業園項目。氫能產業基地的相繼落地,將帶動形成產業聚集,推動區域氫能產業建設更加完整的產業集群。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產業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部分關鍵核心零部件和基礎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因此,必須堅持創新發展道路,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并在市場應用中迭代升級,才能夠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轉換,從而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 上一個:國家能源局:2022年氫能這么干
- 下一個:中集合斯康與石家莊欒城區政府簽訂投資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