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2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孟憲東帶隊赴北京市考察對接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有限公司,與中船風電董事、總經理鄭松,副總經理張曉陽等座談交流,共同見證《通遼市人民政府&科爾沁區人民政府&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有限公司高端裝備制造應用產業基地合作框架協議暨50萬千瓦風電制氫制氨一體化項目》簽約。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約定,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風電”)將在通遼“十四五”期間有序落實投資計劃,助力通遼打造蒙東氫能裝備制造、高端鑄造及氫能制儲運用科研示范基地。
據了解,中船集團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是全球最大的船舶集團。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公司是中國船舶集團為推動集團風電產業資源重組整合、做強做優新能源產業批準成立的新能源產業平臺公司,致力于將公司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產業總體技術研發平臺和以新能源電場高效建設和智慧運營為基礎的產業裝備體系集成創新平臺。
風電制氫一體化項目發展潛力巨大。
當前我國制氫方式主要是以化石能源制氫為主,占比約為80%。綠氫作為未來最重要的氫能生產方式,占比將逐漸提升,預計2050年將達到70%。自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在國家政策方針指引下,我國已有20個省、50多個地級市發布了氫能產業規劃與政策,在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的推動下,風光電解水制氫模式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我國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的快速增長,風光制氫能夠平抑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但目前由于技術成熟度不高、經濟性較差等因素制約,風光制氫項目呈現行業熱、產業弱的發展局面。
近期,第三批風光大基地項目的申報已經陸續啟動,根據已經下發的項目申報文件,第三批風光基地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延伸至石油氣田、采煤沉陷區、石漠化、鹽堿地等。從提出的優先申報項目類型可以看出,源網荷儲、離網制氫以及100%消納項目將逐漸成為第三批風光基地的重點。
根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清潔能源研究院,當前風光制氫項目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從發展規劃來看,內蒙古、山西、寧夏等地率先成為“十四五”時期風光制氫示范項目主要建設地區。根據“十四五”時期各省能源電力規劃情況,內蒙古自治區累計及新增風光裝機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我國新能源第一大省。近日內蒙古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實施方案,從氫能需求、新能源規劃配置、制氫方案等方面明確了綠氫示范項目建設要求。山西省在第三批大基地項目申報文件中提出,將風光氣儲一體化和大規模離網式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大基地項目的發展重點。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發展離網型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
從生產方式來看,風光一體化制氫發展潛力巨大。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等是主要的氫能生產方式。目前我國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氫為主,工業副產氫為輔,綠氫生產不足1%。當前由于設備投資、生產成本、轉化效率等因素制約,風光制氫尚不具備成本優勢,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但隨著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壯大、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持續下降、電解水制氫技術不斷進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通過合理配置風光裝機容量,風光一體化制氫項目可以優化新能源出力曲線,提升系統可靠性、經濟性和生產效率,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從應用場景來看,綠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將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1)在化工冶金領域,化工行業屬于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且屬于減排難度較大的領域。石油化工當前以煤制氫作為煉化過程首選技術,在碳排放約束及氫能政策愈加明朗的背景下,“新能源+綠氫+化工”耦合發展是化工領域的重要轉型方向。
(2)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車在低溫、長距離、大功率場景下,相較于電動汽車具有顯著優勢。
(3)在港口、機場、礦山等特定場景下,綠氫與交通深度融合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4)在清潔供熱方面,基于氫燃料電池的冷熱電聯產技術已進入示范應用階段,通過氫燃料電池與余熱回收、儲氫技術相結合,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園區“零碳”供能、學校等公共建筑清潔供能以及城市社區供熱采暖。
隨著技術突破與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降低將催生更加多元化的終端用能場景,綠氫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電-氫”耦合體系可以突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限制,成為新型電力系統消納新能源的大容量載體,有效推動多種能源方式互聯互濟,實現電能跨季節長周期大規模存儲。